提高單產,品種增產潛力有多大?
問
【記者】: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主攻單產,請問在品種方面還有多大潛力可挖?
答
【劉信】: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了主攻單產的重點任務,就是要在措施上重點強化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,聚焦提高單產,向科技要產量、要產能。種子作為農業的“芯片”,支撐單產提升的潛力還很大。
從我國生產實踐看,品種對于農業生產貢獻很大。新中國成立以來,我國糧食產量從2000億斤逐步攀升到了1.3萬億斤以上,平均畝產從68.6公斤增加到了387公斤,良種功不可沒。農作物品種先后經歷了6到8次更新換代,對提高糧食產量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。例如,近十年來,玉米品種鄭單958、先玉335、京科968、登海605等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,畝產從331公斤提高到了419公斤,增加了27%。小麥品種濟麥22、矮抗58、百農207等推廣應用,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387.3公斤,年均增加5公斤以上。
從國際先進水平看,挖掘品種增產潛力還很大。據調查統計,我國2021年國家大豆品種試驗畝產在149公斤到236公斤之間,玉米品種試驗畝產在565公斤到1043公斤之間,接近或者超過美國大田的畝產水平。但從我國大田單產水平看,大豆、玉米品種平均單產只有國家品種試驗單產的70%左右,也僅相當于美國大田單產的6到7成,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。通過持續品種選育和技術集成,將現有品種的增產潛力充分挖掘出來,有利于盡快縮小與大田產量和試驗產量之間的差距。
從種業科技進步看,培育優良品種步伐正在加快。近年來,我國不斷加大育種創新攻關力度,品種選育數量大幅增加,品種類型不斷豐富,一批高產穩產、優質綠色新品種加快推出。比如,水稻優質品種占比在逐年增加。2022年,國審米質達到國標二級以上優良品種占比首次超過6成,兼具綠色、優質、高產的“三好”品種就有22個。目前,我國良種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只有45%,距離歐美發達國家60%以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隨著生物技術等育種新技術廣泛應用和研發投入的不斷加大,未來的品種培育潛力仍然巨大,可為農業用種提供更多的品種選擇,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。
全國咨詢熱線:
0392-2191180
152 3920 1200
郵 箱:
地 址:鶴壁市淇濱區朝歌路蓮鶴大廈B座17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