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苦蕎生產技術指導意見
苦蕎生育期短、適應范圍廣,耐寒耐瘠薄,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豐富,是區域特色作物和重要的救災備荒作物。今年氣象波動大,為了發揮好苦蕎在穩糧保供中的優勢作用,抓好生產指導,促進農民提質增效,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,制定2023年苦蕎生產技術指導意見。
優選良種
各地可根據生態條件和生產水平科學選種,避免未經試驗的跨區引種。春播區宜選用抗寒、抗旱、耐瘠的高產良種。秋播區宜選用生育期80—90天的早熟多抗高產品種。播前7—10天選擇晴天連續曬種2—3天,提高發芽勢、發芽率等;對往年蕎麥病蟲害發生或前茬作物病蟲害發生嚴重的產區,播種前一周進行種子包衣處理。
?
深耕淺種
苦蕎忌連作,宜與豆類、馬鈴薯、燕麥、玉米、烤煙等茬口輪作。前作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。播前3—4天進行二次整地,確保播層土壤松軟細碎平整,上虛下實,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。施足底肥,結合整地畝施有機肥500—750公斤,后期根據田間苗情長勢適量追施速效肥。苦蕎子葉頂土能力較弱,一般覆土厚度2—3厘米。
適期播種
西南苦蕎區春播一般宜4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,秋播適宜8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種。北方苦蕎區,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期間播種。春旱嚴重的,可以選用生育期較短的品種,并采取適當晚播、加大播量以及增加播種深度等措施,提高出苗率。西南苦蕎區,多采用人工撒播、打塘點播、牛犁開溝條播和機器條播等方式。北方苦蕎區主要采用機械條播。
病蟲防治
西南苦蕎區主要病害有葉斑病、輪紋病、白粉病、霜霉病、莖基腐病、根結線蟲病等,主要蟲害有黏蟲、薊馬、雙斑瑩葉甲、甜菜夜蛾、鉤刺蛾、草地螟及部分地下害蟲等。北方苦蕎區主要病害有葉斑病、輪紋病、莖基腐病等,主要蟲害有黏蟲、薊馬、西伯利亞龜象甲及部分地下害蟲等。應及時觀察病蟲害的發生情況,通過輪作倒茬、培肥土壤、培育壯苗等措施防控,在農技人員指導下選用生物源殺蟲劑等進行防治。
適時收獲
西南苦蕎區,田間80%籽粒呈現本品種固有色澤時及時收獲,收割后在田間堆放5—7天進行脫粒、晾曬,種子含水量達13%以下貯存。北方苦蕎產區,多采用機械收獲,當田間70%籽粒呈現本品種固有色澤時及時采取兩段收獲,先用割曬機割倒,在田間放置5—7天后,選用自動撿拾脫粒機或固定脫粒機進行脫粒。
全國咨詢熱線:
0392-2191180
152 3920 1200
郵 箱:
地 址:鶴壁市淇濱區朝歌路蓮鶴大廈B座17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