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晚稻“兩遷”害蟲防控技術要點
受臺風等極端天氣影響,黃淮、江淮、江南等部分稻區出現強對流和強風雨天氣,極有利于水稻“兩遷”(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)害蟲遷飛擴散,當前正值中稻拔節孕穗期,中晚稻“兩遷”害蟲暴發成災風險極高。為科學指導中晚稻“兩遷”害蟲防治,強化水稻穗期病蟲防控,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,全國農技中心制定水稻“兩遷”害蟲防控技術要點如下。
開展區域聯合監測
依托現代化監測手段,按照“省際協同、部門協作、區域聯動”的原則,高效開展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,準確掌握“兩遷”害蟲種群消長和遷飛動態。同時,利用重大病蟲監控管理平臺,按時報送信息情報,及時共享互通交流,完善各稻區間聯合監測共享機制。
實施分區協同治理
在大力推廣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、理化誘控、使用生物農藥等綜合防控技術措施的基礎上,對稻飛虱實施“壓前控后”的防治策略,稻縱卷葉螟要抓住卵孵高峰期施藥防治。突出重點遷飛通道、重點危害區域、重要發生時段,分區協同、聯防聯控,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發展,著力提高水稻“兩遷”害蟲防治的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。
(一)華南雙季稻區。包括海南、廣東、廣西,以及福建、江西和湖南南部水稻種植區,是水稻“兩遷”害蟲境外遷入我國的始發區。當前晚稻處于移栽至返青期,重點加強水稻生長中后期蟲情監測預警,加大田間普查工作力度,做好雙季晚稻“兩遷”害蟲防控,切實減少產量損失。
(二)江南及長江中游單雙季稻混栽區。包括福建、江西和湖南的中北部,湖北、浙江及安徽的南部,是水稻“兩遷”害蟲主要危害區。重點加強中稻穗期和晚稻分蘗期的稻飛虱、分蘗末期至抽穗期的稻縱卷葉螟防控,盡量減少蟲源遷出與當地輾轉危害,減輕對長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區水稻的威脅。
(三)長江中下游、江淮及黃淮單季稻區。包括江蘇、上海、安徽和浙江中北部、湖北中北部,是水稻“兩遷”害蟲常年重發區和秋季華南、江南雙季晚稻回遷蟲源的主要蟲源地。重點加強孕穗期等時期蟲情監測防控,嚴防稻飛虱突發危害,及時防治稻縱卷葉螟,減少回遷蟲源基數,減輕江南和華南雙季晚稻的防治壓力。
(四)西南稻區。包括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重慶等?。ㄊ校?。今年西南地區水稻“兩遷”害蟲遷入期提前、遷入蟲量高、發生范圍廣、蟲量上升快,發生程度為近10年最重。重點加強大田普查,做好分類指導,針對稻飛虱突發暴發,及時開展應急防治,稻縱卷葉螟應嚴格達標防治,重點保護功能葉(上三葉),降低危害損失。
推進科學高效防控
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可隨降雨短時內大量遷入,導致田間蟲量突增。稻飛虱在稻株下部刺吸植株,為害隱蔽,易造成防治不及時引起“冒穿”倒伏減產。對稻飛虱蟲量達到防治指標(1000頭/百叢)的稻田,應噴施殺蟲劑,降低田間種群密度,藥劑可選用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、球孢白僵菌、醚菊酯、吡蚜酮、烯啶蟲胺、呋蟲胺、三氟苯嘧啶等品種。密切關注稻縱卷葉螟蛾量和田間幼蟲量,中稻孕穗至抽穗期,當卷葉或束葉尖達到60個/百叢的防治指標時,應施藥控制為害,藥劑可選用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、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等微生物制劑或氯蟲苯甲酰胺、茚蟲威、四氯蟲酰胺等化學藥劑;當晚稻處于分蘗期可適當放寬防治指標,充分發揮植株補償能力和自然天敵控害作用。同時,注重交替、輪換用藥,有效延緩和治理抗藥性。
全國咨詢熱線:
0392-2191180
152 3920 1200
郵 箱:
地 址:鶴壁市淇濱區朝歌路蓮鶴大廈B座17層